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什么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299552816米每秒。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是299552816米每秒。光是沿射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也不需要任何介质。但是,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光受到介质的相互作用,其传播路径遇到光滑的物体会发生偏折,产生反射与折射的现象。
光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光源之所以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原子、分子的运动,主要有三种方式,热运动,跃迁辐射包括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以及物质内部带电粒子加速运动时所产生的光辐射。
光波传播速度特点
光波传播,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17世纪以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认为光速是无限大的,宇宙恒星发出的光都是瞬时到达地球。伽利略首先对此提出怀疑,他于1607年在两山顶间做实验测光速,由于光速太大而实验装置又太粗糙,未获成功。
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利用天文观测,首次测量了光速。1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在实验室里,用巧妙的装置首次在地面上成功地测出了光速。1973年美国标准局的埃文森采用激光方法利用频率和波和测定光速为299792485加1.2米每秒。
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光传播速度:299792458米/秒(真空)
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更外层的轨道,电子就会进行加速运动,并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反之,电子跃迁。
如果跃迁之后刚好填补了所在轨道的空位,从激发态到达稳定态,电子就不动了;反之,电子会再次跃迁回之前的轨道,并且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简单地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广义相对论中,由于光受到物体强引力场的影响,光的传播路径被发生相应的偏折。
扩展资料:
光源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热效应产生的光。太阳光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周围环境比太阳温度低,为了达到热平衡,太阳会一直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能量,直到周围的温度和它一样。
第二类是原子跃迁发光。荧光灯灯管内壁涂抹的荧光物质被电磁波能量激发而产生光。此外霓虹灯的原理也是一样。原子发光具有独自的特征谱线。科学家经常利用这个原理鉴别元素种类。
第三类是物质内部带电粒子加速运动时所产生的光。譬如,同步加速器工作时发出的同步辐射光,同时携带有强大的能量。另外,原子炉(核反应堆)发出的淡蓝色微光(切伦科夫辐射)也属于这种。
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1924年提出一个假说,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和质子、中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他把光子的动量与波长的关系式p=h/λ推广到一切微观粒子上,指出:具有质量m和速度v的运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的波长等于普朗克恒量h跟粒子动量mv的比,即λ= h/(mv)。这个关系式后来就叫做德布罗意公式。
光同时具备以下四个重要特征:
1、在几何光学中,光以直线传播。笔直的“光柱”和太阳“光线”都说明了这一点。
2、在波动光学中,光以波的形式传播。光就像水面上的水波一样,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
3、光速极快。在真空中为3.0×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要慢些。在折射率更大的介质中,譬如在水中或玻璃中,传播速度还要慢些。
4、在量子光学中,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构成光的量子(基本微粒),我们称其为“光量子”,简称光子,因此能引起胶片感光乳剂等物质的化学变化。光线越强,所含的光子越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光
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多少千米
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0万千米。
光速的速度是299792458米/秒,约等于3x10^8m/s,约为每秒30万公里。光速指的是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物体的质量还跟它运动的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将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它的动质量将趋于无穷大,所以质量不为0的物体达到光速是不可能的。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
研究方法:
1、天文学方法
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O.C.罗默利用木星卫星的星蚀时间变化证实光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1727年,英国天文学家J.布拉得雷利用恒星光行差现象估算出光速值为c=303000千米/秒。
2、布莱德雷的光行差法
1728年,英国天文学家布莱德雷采用恒星的光行差法,再一次得出光速是一有限的物理量,布莱德雷在地球上观察恒星时,发现恒星的视位置在不断地变化,在一年之内,所有恒星似乎都在天顶上绕着半长轴相等的椭圆运行了一周,他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恒星发出的光传到地面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此时间内,地球已因公转而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由此测得光速为:C=299930千米/秒。
3、伽利略测定光速的方法
物理学发展史上,最早提出测量光速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607年在他的实验中,让相距甚远的两个观察者,各执一盏能遮闭的灯。观察者A打开灯光,经过一定时间后,光到达观察者B,B立即打开自己的灯光,过了某一时间后,此信号回到A,于是A可以记下从他自己开灯的一瞬间,到信号从B返回到A的一瞬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t.若两观察者的距离为S,则光的速度为c=2s/t。
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299792458米/秒,一般四舍五入为3x108米/秒,是最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
除真空外,光能通过的物质叫做(光)介质,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2.25×108m/s。光在玻璃中的速度:2.0×108m/s。光在冰中的速度:2.30×108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3.0×108m/s(约数,实际上应小于299792458米/秒)。光在酒精中的速度:2.2×108m/s。
扩展资料:
光速的推测
17世纪以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都认为光速是无限大的,宇宙恒星发出的光都是瞬时到达地球。伽利略首先对此提出怀疑,他于1607年在两山顶间做实验测光速,由于光速太大而实验装置又太简陋,未获成功。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利用天文观测,首次成功测量了光速。
1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在实验室里,用巧妙的装置首次成功地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1973年美国标准局的埃文森采用激光方法利用频率和波和测定光速为(299792 458+1.2)米/秒。经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确认,上述光速作为国际推荐值使用。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米的新定义为“真空”中光在1/299 792 458秒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这样,光速已成为定义值,它的精确度为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