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于二月花指的是(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指的是)

其实霜叶红于二月花指的是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指的是,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霜叶红于二月花指的是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霜叶红于二月花指的是哪种

霜叶红于二月花指的是枫香树的树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诗中的枫林指的是枫香树林,所以叶子指的是枫香树的树叶。枫香树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秋季红叶树种,叶片入秋经霜,变幻为红色,层林尽染,艳丽夺目,所以又常被称为“丹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白云生处:指山林的深处,白云生出的地方。

深秋的傍晚,上得山来,眼前一条石头小路,盘旋屈曲地向山林深处蜿蜒伸展,在山林中升起白云的地方,隐约可见有居住的人家。山路旁大片的枫林,景色撩人,不仅停车观赏,那经历了秋霜的枫叶,比春天里的鲜花还要鲜艳。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这首小诗不仅仅即兴咏景,也是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就如这深秋里的枫树,越是经过风霜的洗礼,就越显得红艳,因而能给人以鼓舞与启迪。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指

1、“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指的是霜染的枫叶。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5、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6、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7、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8、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二月花"是指什么花

1、"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二月花"是二月开的花,没有特指哪种花。

2、"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山行》,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6、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7、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杜牧《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什么意思

1、这道题我会!上学的时候学过,“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2、这句话出自于哪里呢?——唐代·杜牧《山行》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我给大家把翻译也放出来了,便于大家理解:

6、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7、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8、这里有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词汇,单独解释给大家看:

9、深:另有版本作“生”。(“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10、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2、如果只看文章的话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么我们就得结合文章当时的创作背景来解读:

13、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14、既然说到这了,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评析一下这篇文章:

15、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6、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17、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18、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19、“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20、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21、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22、最后,关于作者杜牧,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吧:

23、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霜叶红于二月花指的是和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指的是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