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桥有哪些,名字是什么
塞纳河流经巴黎市区13公里,河上横亘着36座桥,陆续建于不同时期。比较知名的桥如下:
新桥,新桥则是最有名的桥,它名叫新桥,实际最古老,已有近400多年历史了。1578年由亨利三世奠基,工程因内战中断,到1606年建成。此桥长238米,宽20米,是巴黎塞纳河上最长的桥。
玛力桥,建于17世纪初路易十三时代。玛力桥建于17世纪初路易十三时代,桥的名字来自建桥者———建筑师玛力。
皇家桥,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自己掏钱建了这座桥,以后成为巴黎人举办庆典的地方。历史上法国伊丽莎白公主和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结婚庆典以这座桥为中心,当时吸引了50万人前往观赏。
路易菲利普桥,始建于1833年,1848年革命期间被焚毁,现在看到的桥是1860年建成的。
亚历山大三世桥,它是塞纳河上最宽、最漂亮也是最富丽堂皇的一座桥。大桥为全金属结构,全长109米,宽40米。1896年修建,是一座独一无二的钢结构桥拱。是为了满足即将举行的世博会的需要,并最终于1900年世博会开幕时正式落成。
阿尔高勒桥,该桥为巴黎最窄的桥,始建于1828年,是一座单跨拱桥形式步行桥,1854年改建为可供车辆通过的新桥。
塞纳河艺术桥,是专为行人而建的金属为主体的艺术桥,没有汽车通行,是一座墨绿色的小桥,由纤细的钢架支撑着,用一块一块的杉木铺成。
列奥波得-谢达尔-申高桥,该桥原名使用拿破仑三世1861年定下的名字,索尔菲雷诺桥, 2006年为了纪念一位名人诞辰100周年而更名列奥波得-谢达尔-申高桥。该桥为一座单拱型钢结构步行桥。
阿尔玛桥,让它成名的原因是原英国戴安娜王妃殒命于此。这朵“英伦玖瑰”的猝然凋谢。让阿尔玛桥也由此一夜成名。“这就是黛安娜王妃出车祸的地方,左边第十一根柱子,现在那里塑了她的小金像。”
比哈坎穆桥,1900年为了世博会的需要在此处建设一座公路铁路双层桥,1902年完工。目前桥的上层是地铁6号线的轨道,下层通汽车、自行车和行人。20世纪70年代此桥因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而盛名远播。
巴黎塞纳河上的十座名桥是哪十座
巴黎塞纳河上的十座名桥是米拉波桥、比阿盖姆桥、阿尔玛桥、圣母院桥、双倍桥、新桥、艺术桥、卡卢索桥、亚历山大桥、伊阿纳桥。
米拉波桥
桥身用青色的钢铁铸成,满是旧工业时代特有的罗纹、铆钉,增添了许多沧桑的味道,两边的桥墩各有青铜雕刻的海之女神像;米拉波桥附近的河岸最宁静,没有喧嚣的市井声音,就像那首依然刻在桥侧的短诗《米拉波桥》一样。
比阿盖姆桥
离开米拉波桥向东,是一条横跨在塞纳河上的双层桥——比阿盖姆桥,桥的上层是地铁6号线的轨道,下层通汽车、自行车和行人。沿着人行道在河的中央处伸出了一个平台,上面是一尊青铜像,策马奔驰、手执长予,前进的方向正是埃菲尔铁塔的方向。也许比阿盖姆桥不是塞纳河上最美丽的桥,但是却能在这里看到巴黎最美的风景。
阿尔玛桥
阿尔玛桥墩上有4座法国士兵雕像,其中一座名叫“如阿夫”的雕像,它是由著名雕像家迪鲍尔制作,现在成为了塞纳河水位的标记。阿尔玛桥是塞纳河上最“新”的桥,其设计非常简洁。而真正让它成名的原因是戴安娜王妃殒命于此,就是阿尔玛桥右岸的隧道内的第13根柱子,让这朵“英伦玖瑰”猝然凋谢。阿尔玛桥也由此一夜成名。
圣母院桥
圣母院桥由两岸分别向河中伸出一段石头墩柱,中间是一段优美的金属弧度,正是这并不被太多人注意的圣母院桥,连接着巴黎的两个中心:巴黎圣母院和市政厅。
双倍桥
双倍桥有非常特别的木头颜色,在永远灰色的或者青铜色的塞纳河桥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它建成的时候专门供当时在旁边的教会医院里的修女使用。如今桥中央宽阔的“双倍”空间,成了玩滑板车的少年和手鼓艺术家们的天地。
新桥
新桥或许是塞纳河上最出名的桥了,它曾经是无数电影和照片中美丽的取景地,虽然被称为“新桥“,却是巴黎最古老的一座桥,它建于1578年,是巴黎建桥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塞纳河上第一座桥面上没有建房屋的石桥。新桥还是巴黎的商业中心,桥上很热闹,有书商,自编自演的艺术家、流动摊贩,甚至还有拔牙的。
艺术桥
艺术桥是座步行桥,没有汽车通行,是一座墨绿色的小桥,由纤细的钢架支撑着,用一块一块的杉木铺成,桥中间种着鲜花和灌木盆栽,配上长条木椅,色调古朴,十分怀旧。在这里观赏卢浮宫和西岱岛最惬意不过了。
卡卢索桥
卡卢索桥建于1831年,原名“圣佩尔桥“,因桥头正对塞纳河左岸的圣佩尔街而得名。1834年,国王路易.菲得浦把它改成现在的名字。卡卢索桥初看虽然并不起眼,但这灰色的建筑,沉重的石头质地,褪去了花哨的修饰与后天的雕琢,是真正从中世纪流传到今天的巴黎的感觉。而今,桥的两端各保留了两座17世纪的雕刻。这座桥连接起巴黎最重要的两大博物馆,卢浮宫和奥塞美术馆。
亚历山大桥
亚历山大三世桥于1900年落成,有“世界最美的大桥“的美称,全长107米,桥身由一个拱桥组成,桥身较低是为不影响香榭里舍和荣军院的视野。作为当时法俄友谊的象征,桥以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桥的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镀铜骑士群雕像,桥身是一群水生动植物图案与一组花环图案,桥上做工精致的金属路灯在夜间更添魅力。
伊阿纳桥
伊阿纳桥的左岸是埃菲尔铁塔,右岸是夏乐宫。它本身没有太多醒目的雕塑、花样。但每天有无数人走过它,走向自己的梦想。
巴黎塞纳河上的十座名桥是
巴黎塞纳河上的十座名桥是米拉波桥、比阿盖姆桥、阿尔玛桥、圣母院桥、双倍桥、新桥、艺术桥、卡卢索桥、亚历山大桥、伊阿纳桥。
米拉波桥
桥身用青色的钢铁铸成,满是旧工业时代特有的罗纹、铆钉,增添了许多沧桑的味道,两边的桥墩各有青铜雕刻的海之女神像;米拉波桥附近的河岸最宁静,没有喧嚣的市井声音,就像那首依然刻在桥侧的短诗《米拉波桥》一样。
比阿盖姆桥
离开米拉波桥向东,是一条横跨在塞纳河上的双层桥——比阿盖姆桥,桥的上层是地铁6号线的轨道,下层通汽车、自行车和行人。沿着人行道在河的中央处伸出了一个平台,上面是一尊青铜像,策马奔驰、手执长予,前进的方向正是埃菲尔铁塔的方向。也许比阿盖姆桥不是塞纳河上最美丽的桥,但是却能在这里看到巴黎最美的风景。
阿尔玛桥
阿尔玛桥墩上有4座法国士兵雕像,其中一座名叫“如阿夫”的雕像,它是由著名雕像家迪鲍尔制作,现在成为了塞纳河水位的标记。阿尔玛桥是塞纳河上最“新”的桥,其设计非常简洁。而真正让它成名的原因是戴安娜王妃殒命于此,就是阿尔玛桥右岸的隧道内的第13根柱子,让这朵“英伦玖瑰”猝然凋谢。阿尔玛桥也由此一夜成名。
圣母院桥
圣母院桥由两岸分别向河中伸出一段石头墩柱,中间是一段优美的金属弧度,正是这并不被太多人注意的圣母院桥,连接着巴黎的两个中心:巴黎圣母院和市政厅。
双倍桥
双倍桥有非常特别的木头颜色,在永远灰色的或者青铜色的塞纳河桥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它建成的时候专门供当时在旁边的教会医院里的修女使用。如今桥中央宽阔的“双倍”空间,成了玩滑板车的少年和手鼓艺术家们的天地。
新桥
新桥或许是塞纳河上最出名的桥了,它曾经是无数电影和照片中美丽的取景地,虽然被称为“新桥“,却是巴黎最古老的一座桥,它建于1578年,是巴黎建桥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塞纳河上第一座桥面上没有建房屋的石桥。新桥还是巴黎的商业中心,桥上很热闹,有书商,自编自演的艺术家、流动摊贩,甚至还有拔牙的。
艺术桥
艺术桥是座步行桥,没有汽车通行,是一座墨绿色的小桥,由纤细的钢架支撑着,用一块一块的杉木铺成,桥中间种着鲜花和灌木盆栽,配上长条木椅,色调古朴,十分怀旧。在这里观赏卢浮宫和西岱岛最惬意不过了。
卡卢索桥
卡卢索桥建于1831年,原名“圣佩尔桥“,因桥头正对塞纳河左岸的圣佩尔街而得名。1834年,国王路易.菲得浦把它改成现在的名字。卡卢索桥初看虽然并不起眼,但这灰色的建筑,沉重的石头质地,褪去了花哨的修饰与后天的雕琢,是真正从中世纪流传到今天的巴黎的感觉。而今,桥的两端各保留了两座17世纪的雕刻。这座桥连接起巴黎最重要的两大博物馆,卢浮宫和奥塞美术馆。
亚历山大桥
亚历山大三世桥于1900年落成,有“世界最美的大桥“的美称,全长107米,桥身由一个拱桥组成,桥身较低是为不影响香榭里舍和荣军院的视野。作为当时法俄友谊的象征,桥以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桥的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镀铜骑士群雕像,桥身是一群水生动植物图案与一组花环图案,桥上做工精致的金属路灯在夜间更添魅力。
伊阿纳桥
伊阿纳桥的左岸是埃菲尔铁塔,右岸是夏乐宫。它本身没有太多醒目的雕塑、花样。但每天有无数人走过它,走向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