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桂花的名句李清照(李清照经典诗句)

一、李清照写桂花的诗

1、宋代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原文:

2、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3、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4、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5、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6、此词作于公元1101年(建中靖国)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在青州之时。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7、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8、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

二、赞美桂花的千古名句

1、自有秋香三万斛,何人更向月中看。——刘崧《初闻木樨》

翻译:桂花自身的香味非常浓厚,谁又向月亮中看去呢。

2、绿叶层枝与桂同,花开蒂软怯迎风。——乌竹芳《木樨花》

翻译:桂花树上,绿叶和桂花一起挤在层层的枝叶上,盛开的桂花娇软害怕被风吹掉。

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翻译:零碎的桂花像是从月亮上撒落夏利的,捡起殿前带有露珠微微湿润的桂花花瓣。

4、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吴文英《声声慢·咏桂花》

翻译:蓝田白云笼罩着清晨的大地,一棵桂树立在秋天的室外,树枝高挺满树繁华,好像一串串宝钏,又如一片彩霞。

5、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白居易《东城桂》

翻译:远远地就知道天上只有一棵桂花树,请问问嫦娥还要不要另外一棵吗?

6、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白居易《庐山桂》

翻译:天上的大风绕着月亮吹起,把桂花子纷纷吹向人间。

7、碎剪黄金教恁小。都著叶儿遮了。——辛弃疾《清平乐赋木犀词》

翻译:桂花就像是剪碎的黄金一样非常小,都被桂树的叶子给遮挡住了。

8、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翻译:不需要浅绿色和淡红色这样鲜艳的颜色,桂花本就是花中第一流。

9、年年绿桂著花时,黄雪团枝自一奇。——周端臣《次韵张敬之桂花》

翻译:每年绿色和桂花树开花的时候,枝头上团团簇簇的黄色白色花朵本身就是一道奇景。

10、空山桂花多,艳色粲然发。——梅尧臣《和韩子华桂花》

翻译:空空的山林里桂花开得最多,娇艳的的花朵灿烂地盛开。

三、李清照赞美桂花的诗是哪首

1、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赞美桂花的诗是《鹧鸪天·桂花》,全诗原文如下:

2、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3、白话文释义: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4、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5、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6、“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7、“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8、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9、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但是,面对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

10、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