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哪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代诗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这两句诗的大致意思是天上的碧桃是用露水浇灌的,日边的红杏是靠着白云栽种的。
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高蟾进士落第后写给高官礼部侍郎的诗作,表现了作者对进士及第的幸运儿的羡慕和对自己才学的自信,希望侍郎能够赏识自己,虽有所求,却不卑不亢。
“天上碧桃”和“日边红杏”写的是进士及第的幸运儿获得的恩宠,对他们能够从此平步青云的羡慕。但同时作者也隐晦地表达了很多人都是靠关系而不是凭借真才实学获得成功,这一点从“倚云栽”和“和露种”中可见一斑。
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天上”与“日边”相对,“碧桃”与“红杏”相对,“和”与“倚”相对,“露”与“云”相对,“种”与“栽”相对,对仗极为工整,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
这两句话用华丽的比喻,写出了新科进士们收获的盛宠和机会,表达了作者的羡慕和愿望。
红楼梦中日边红杏倚云栽谁说的
这是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众人掣签,贾探春掣得一支杏花签,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日边红杏倚云栽”的解释:为探春将嫁得贵婿,红杏指探春,倚云说明她是倚靠他人,这本是句形容红杏娇艳的诗,但想一想红杏倚云就越发娇艳,且有凌云之势,女子也只有嫁个好人家一途可出人头地了。
出处:唐朝诗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全诗如下: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译文:天上的碧桃树用露水浇种,日边的红杏倚着云彩而栽。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边,不必去向春风抱怨花不开。
扩展资料
这是诗人科举落第后,给高侍郎写的一首拜谒诗,以表达自己落第后的心情和志向,并希望得到高侍郎的举荐。诗人写落第不是直接从自己开始写,更不是写自己的悲悲戚戚,而是从反面先写那些考中进士的人,考中进士者个个平步青云,春风得意。
“天上”和“日边”指的朝廷,“碧桃”和“红杏”自然指的是新科进士们。天上的碧桃用露水浇灌,指的是新科进士们一步登天后都能承蒙天子的恩宠,获得天子的雨露。日边的红杏靠着云霞而栽,则是指考取的新科进士中,有的人是靠着自己朝廷有人才得以考上。
唐代盛行行卷之风,就是准备参加考试的人将自己的诗文习作编辑成卷,呈现给达官贵人或者名人学者,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推荐。是否有达官贵人或者名人学者的举荐,常常决定着科考的成败。
后两句诗人以江边芙蓉自喻,芙蓉生在江边,不像碧桃、红杏生在天上日边,暗指自己朝廷没有关系。而且芙蓉花只在秋天开放,而碧桃、红杏则是在春天开放,显然此时的诗人是生不逢时的。作为芙蓉永远不可能在春天绽放,也不会怨恨东风不把自己吹开。
这既是诗人坚定自我品性的宣言,也是诗人不与俗物相类的高度自信。诗人这里虽说不怨,但一二句却是表达了自己的怨的,只是怨而不怒,能够克制自我情绪。这首诗呈上去的第二年,诗人就顺利考取了进士。他也成了日边的芙蓉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红楼梦》中“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哪里
1、出自唐朝诗人高蟾的《上高侍郎》。
2、原文: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3、“日边红杏倚云栽”的解释:为探春将嫁得贵婿,红杏指探春,倚云说明她是倚靠他人,这本是句形容红杏娇艳的诗,但想一想红杏倚云就越发娇艳,且有凌云之势,女子也只有嫁个好人家一途可出人头地了。
4、作者简介:
(1)高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郡望渤海(今河北沧州一带)人。出身寒素,累举不第。僖宗乾符三年(876)登进士第,昭宗乾宁中官至御史中丞。与郑谷友善。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一、《唐才子传》卷九。
(2)孙光宪谓其“诗思虽清,务为奇险,意疏理寡”(《北梦琐言》卷七)。辛文房则谓其诗“气势雄伟,态度谐远,如狂风猛雨之来,物物竦动,深造理窟”(《唐才子传》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