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霸王别姬》陈蝶衣的原型是梅兰芳吗
不是的,不过梅兰芳大师演出过《霸王别姬》,而且是最绝的,
1922年梅兰芳和“杨小楼”演出的京剧《霸王别姬》首次公演沸腾京城。
之前我一直以为蝶衣只是随便取得,没想到竟另有寓意。
1、思想阉割。小时候被砍断第六根手指,其寓意就有被阉割的成分,儿童时期,师兄弟之间的故事刚刚开始。合妓女妈妈、班主和师兄弟众人之力阉割了他。
2、性别冲突。(1)逃出戏班遇到角儿之后返回戏班,叛逆和追求之间徘徊,最终选择了人生追求(还未上升到艺术追求阶段)。(2)《思凡》阶段,破处的经历(师哥用烟袋戳破了陈蝶衣的嘴,猩红的血液使之形成了女性意识),此时还处于欣喜状态。(3)惨遭蹂躏之后,其性别意识开始正式转变,在城墙脚下捡到的孩子是其女性意识最终确立的标志。由此确立了从一而终的观念和一种终极的艺术追求和人生追求。
3、理想与现实。袁四爷和菊仙的出现,破灭了他的那种永恒之梦。
4、陷入堕落。与袁四爷的苟合,与日本的妥协。在身体上没从袁四爷处得到升华,反而显得肮脏;在艺术上没从日本军人处得到宣扬,反而显得叛国。
5、绝望之境。被中华民国警察逮捕并被审判,由于其绝望而求速死,却意外地因其艺术魅力而捡回了一条命。此时的绝望是多重的,性别的、艺术的、人生的、社会的、心灵的。
6、短暂欣喜。新中国的成立使之艺术得到承认,重返舞台使之焕发了短暂的欣喜和风采。
7、反叛与压抑。收养的四儿的反叛使之对世态人心颇感悲凉,逆行倒施的周遭环境使之倍感压抑,此时虽尝尽人间百味和阅尽世间百态,却在心底有着一丝期盼。
8、尘归尘,土归土。陈蝶衣的性别意识(剔除了男性阳污和女性阴秽的性别追求)和艺术追求(泯灭了个人恩怨、民族大义和文化政治的纯粹艺术)使之本不属于这个污浊的世界。
于是乎,姬,别了霸王,别了这藏污纳垢的尘世。
姬的别离,
有怨,有恨——怨霸王?恨世道?
有悲,有苦——悲命运?苦心志?
有情,有义——超乎男女之情?超乎知己之义、民族之义?
哀眸,残红,命悬一剑中透出的遗憾说与谁人听?
霸王别姬梅兰芳介绍
不是的
《霸王别姬》只是陈凯歌当时电影的一个杰作而当时陈的电影也是一直在摸索社会的各种现象你也知道最近陈拍过的片子不少,但都是写粗糙的作品无极啥的都是商业电影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而且这些电影的票房也不怎么样
所以陈选择了回归当然要从他最能让观众记住的《霸王别姬》开始了
只能说这2个片子是同样的题材不一样的人物和内容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
《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
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家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可以看出程碟衣只是梅兰芳的一个小部分的缩影.
霸王别姬是梅兰芳演的吗
1:《霸王别姬》一剧,是梅兰芳大师和武生泰斗杨小楼两位艺术家在1921年下半年合作编演的。
2:评剧现代戏《刘巧儿》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代表剧目,新凤霞塑造的“刘巧儿”这一艺术形象,可谓家喻户晓。《刘巧儿》诞生于1949年,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其艺术魅力始终不减;生活中刘巧儿的原型封芝琴今年已经81岁,依然健在。
3:名角分很多种,下面这些是京剧名角:
马连良-老生、谭元寿-老生、程砚秋-青衣、叶盛兰-小生、袁世海-花脸、梅葆玖-青衣、萧盛萱-文丑、宋长荣-花旦、王吟秋-青衣、张春华-工武丑、夏韵龙-花脸、裘盛戎-花脸、孙毓敏-花旦、马长礼-老生、赵麟童-老生、赵松樵-老生、张君秋-青衣等,什么周信芳、梅兰芳等众所皆知的就不提了。
霸王别姬是演梅兰芳
演北洋及民国时期京剧的故事,就难免没有那些京剧名角的影子。霸王别姬是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不是真人真事。不过程蝶衣确实有梅兰芳的影子,电影里张国荣穿的虞姬的戏服,头饰都和梅兰芳当年亲自设计自己登台用的一样。当年和梅同时期的演霸王的叫杨小楼,和电影里的段小楼也很像。
总之小说是虚构的难免带着梅杨等等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