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庙的历史文化(伏羲庙的传说)

伏羲庙的历史文化

1、2001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历史文化,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传说。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

2、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伏羲庙。来鹤厅共10座传说,新建筑有朝房。展览厅等共6座。

3、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

4、庄严雄伟伏羲庙。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5、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又因有伏羲庙,民国以前小西关城又叫伏羲城。先天殿又称正殿历史文化。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的主体建筑传说,巍然屹立于院子正北高1,7米的砖筑月台上。

伏羲庙的传说

1、其高大雄伟的殿内,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藻井顶棚正中绘太极河洛八卦图,四周等分为六十四格,内刻绘六十四卦图。

2、先天殿后面为太极殿。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建筑规模略小于先天殿。

3、伏羲庙各院内遍布古柏,为明代所植,原有64株历史文化,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伏羲庙。伏羲庙大门内侧东西墙角原有古槐两株。现存东边1株。

4、经鉴定为唐代所植。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诞辰日,周边群众扶老携幼,纷纷前来伏羲庙朝拜祭祀“人祖爷”。善男信女异常虔诚,庙内充满着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小城淮阳,得益于人祖伏羲的恩德,而名扬四方。

5、传说伏羲不仅在淮阳建都称王,而且还葬在这里。他的陵墓和宫式陵庙规模宏大。众多的达官显贵和骚人墨客。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或游览观光,或谒祖朝圣。